第879章 女不服(求月票求订阅)_我非痴愚实乃纯良
傲风文学网 >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> 第879章 女不服(求月票求订阅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79章 女不服(求月票求订阅)

  第882章女不服(求月票求订阅)

  “你要换一个思路,你骈文写得再好,能看懂的无非还是那些文人才士,但眼下连复社这个江南文坛旗帜都已声名尽毁,哪还能造出声势?”

  王笑说着话,目光从桌上的河南地图上移开。

  他本来对这种舆论战不太感兴趣,左明静交给顾横波之后他便不太关心。

  但既然顾横波跑来问了,倒可以多说几句。

  说实话,不谈黄河决口,只谈郑元化对付复社的手段,着实让王笑叫绝。

  这数十年,从来都是东林党、复社文人把持天下喉舌,想说谁是奸臣阉党,一顶大帽子扣上去就把政敌钉在青史的耻辱柱上。

  郑元化这次在他们最擅长的方面一举把人家打趴,倒有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思……你们不是天天骂老夫是奸党吗?现在证据确凿,原来你们才是祸国殃民的小人。

  这种阴险手段,估计陈惟中都快被气死了,一怒之下才跑来投奔自己……

  “国公的意思是?”顾横波一双眼睛望向王笑,一副很认真听讲的样子。

  王笑道:“我们没有证据,那便写些传奇话本流传民间,比如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故事,写写他们如何被郑元化迫害,借波折于儿女情事,让世人痛恨郑党之阴险。再加上些唱词,把这故事排成戏剧流传,先把侯方域的名声洗清了。”

  顾横波眼睛一亮,异彩连连,满是惊赞与崇拜的目光落向王笑。

  以她之聪慧,本该一点就通,却偏偏又道:“国公这真是好主意,只是下官还没有头绪,不知如何落笔,敢叫国公教我。”

  语态谦柔,身子往前探了一小步。

  “有什么不知的?你先写他们‘秦淮河边,朝对花夕对月常并香肩’,再写‘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榻了’……你给我放老实点,退回去。”

  “是。”顾横波微微咬唇,又道:“国公这两句真是既有诗意又有深意……只是,国公也听说了南边的传闻?”

  “什么传闻?”王笑微微皱眉。

  把小柴禾和裴民遣派走之后,消息就没那么灵通了。

  顾横波放低了些声音,道:“南边传闻说,国公你霸占了我、李香君和董小宛,这才让侯方域与冒襄怒发冲冠,表面上折服于国公,实则怀恨在心,故献计给沈保水淹山东。又说我等是红颜祸水、复社公子是卑鄙小人,至于国公……则被说着是好色昏庸的权奸呢?下官被怎么说都不要紧,却好为国公冤枉啊……”

  她那眼神却好像在说——你好冤枉啊,什么都没做就被这样说,不如真做点什么吧?

  王笑倒没想到南边散布流言的动作这么快,比自己还先想到要编排这些故事,唔,想必是早有布置。

  打仗不行,一天到晚的尽会嚼舌根子……

  这种小打小闹的事随他们去吧,把河南打下来要紧。

  “办报纸也好,写话本也好,该怎么做你心里明白,这件交给你办就是。”

  王笑挥了挥手,不愿让顾横波继续赖在自己跟前没话找话。

  “那……下官唤李先生来给国公治伤?”

  “不治,你去让左大人来见我。”王笑想了想,补充了一句:“告诉她,我要把两淮可用官吏调到山东,准备接下来替换山东各县官吏到河南任职,需她帮我整理一份名单……”

  顾横波应了,心想这样的事国公为何要与自己说?

  似乎像是担心左大人不肯来见他……

  ~~

  左明静听顾横波说王笑不愿让李士材治伤,心中又担忧起来。

  另外,她确实不太愿意去见王笑。

  但既然是正经公务,她想了想也不好再避着,只是去时把董小宛也带上。

  两人步入厅堂时王笑正在地图上摆弄着兵棋,低着头让人看不清表情。

  “坐吧,膝上的伤可好了?”

  “谢国公关心,已大好了。”

  左明静伤好没好的王笑其实也知道,他还特意让秦小竺把特制的不留疤的伤药送去,昨夜也问过秦小竺了。

  “我与左大人谈谈各地官员调任,旁人退下去吧。”

  左明静应道:“国公放心,小宛可以信任,何况此事繁重,下官也需小宛帮忙。”

  如今她已把董小宛的母亲接来,又让名医为其治病。既得董小宛忠心效力,倒也信任有加。

  左明静这样应了,王笑倒也没说什么,开口道:“我打算先调一批徐淮官员到山东帮忙赈灾。等拿下河南诸地,这些徐淮官员也熟悉了山东政务,便可以委任山东官员到河南诸地任职。另外,齐王也该登基了,正好给有功之臣官升一等。眼下的思路是把宋信、宋礼调来徐州操办殿下登基一事。以吴培主政河南,吴培手中的政务则交给傅先生……”

  董小宛听着这种“行废立之事”的言论有些心惊,左明静却是道:“河南土地荒芜,拿下之后急需劝农兴田,此事傅大人比吴大人更有经验,何不让傅大人主政河南?”

  王笑道:“是因黄河之事……吴培久在山东,难免有人要跑去求他来劝我,我想把他调开。”

  “下官明白了。”左明静道:“那下官先统计这次赈灾的有功官员,论功升迁,调到河南任职。”

  “你懂我。”

  堂中静了片刻,董小宛微微低下头。

  左明静想了想,道:“河南荒凉,恐诸位大人不愿去。下官请调河南为地方官,一则可为表率;二则可表明国公兴用女官的决心……”

  “不许。”王笑迅速打断她的话,语气不容置喙。

  他想了想,放缓语气,又道:“如今女子为官,大多也只是为后勤、参谋、辅官。即便如此,反对之声尚且层出不穷,何谈牧守一方?”

  “是。”左明静抬眼看了王笑一会,忽然道:“国公上次受伤至今未能痊愈,公主殿下十分牵挂,屡次传书问询……今日下官听说有名医到徐州来游历,不如请来为国公诊治?”

  “哦,好。”

  董小宛头埋得更低了些。

  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普通对奏,但她却听出了些意味。

  似乎有些别的话语藏在当中……

  “你受了伤,我替你找来名医,为何不肯治治?”

  “不治,除非你来看我。”

  “你再不治我就离开这里。”

  “好吧,我听你的,你别走……”

  董小宛心想着这些,目光向堂前偷瞄了一眼,那个平时看起来杀伐绝断的国公被左明静一说,仿佛成了个乖巧的少年郎。

  ——他竟也有这般听话的时候,长得还真是好好看……

  许是自己多想了吧?左大人待自己恩情如山,万不敢再拿她与国公作这般风月故事的猜想了。

  过了一会,董小宛听得王笑与左明静把话题又说回公务上,都是一板一眼。她又在心中提醒自己道:“需记住,此间风气与江南不同,不可再以往日的目光揣度他人,切记切记。”

  ……

  “下官明白了,一定办好此事。”

  那边左明静与王笑谈过,对接下来要办的事了然于心,起身告退。

  她才转身,目光无意间瞥见王笑从怀中拿出了什么东西,愣了一愣。

  “小宛,你先回去,我还有别的事禀奏国公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左明静吩咐过董小宛,再转过头,脸上已有了些恼意。

  她捏着手,快步走到王笑跟前,低声道:“还我。”

  “嗯?”

  “你还不快还我?这成何体统……”

  “唔,这个啊……”

  王笑把手上那只罗袜递在左明静面前,道:“这些天没来得及换衣服,这个原来一直留在我这里。”

  左明静红着脸,低着头飞快接过,转身就要走。

  “明静,不能陪我说说话吗?”

  左明静停下脚步,也不转头看王笑,低声道:“你不守承诺。”

  “我明明什么都没做……”

  “你心里清楚。”

  左明静听身后没了动静,打算要走,脚步却没能一下迈开。

  她转头看了一眼,见王笑正看着自己。

  那目光左明静有些承受不住,又迅速偏回头。

  她其实也有话想对王笑说。

  ——“你何必要这样呢?那天跑到城外淋了一夜雨,明明已经病了却又不说,身上的伤也没好,为何就不肯好好顾惜自己?”

  ——“这次黄河水患以来,山东反应之迅速,赈灾之得力,自古未有……你既已尽到了全力,别在耿耿于怀了好不好?我知道的,你最近分明就是心中郁结……”

  但这些话她藏在心里,几番想要开口,到最后还是咽了回去。

  “那天我在黄河边想了一夜,想通了一些事。”还是王笑先开口道:“说来还是因为你给我的束水攻沙之策,我得到启发。等天下平定,我要在黄河上游小浪底建一个……很大很大的水利工程……”

  左明静正因刚才的罗袜而紧张,听到王笑这句话大松一口气,心想好在他没有趁机又轻薄自己。

  她于是稍稍放松了些。

  “这次黄河水患我没拦住,但我也许可以拦住后世更多次、且更可怕的水患。”王笑又道:“我又想到要在当世建小浪底自是千难万难,如此我尚且决定去做,又何惧世间别的挫折?相比起来,我想要与你……”

  左明静才放松的心神瞬间又紧张起来。

  “别说了。”

  王笑停下话语,目光看向左明静,眼神中的坚定目光让她又是心神一恍。

  他虽然没再说,但那份意志却明明白白传递给左明静。

  ——我想与你共相白首,还有什么能拦住我?

  然而左明静依然只是摇了摇头。

  “你若还是这样,我只好远远离开此地。”

  王笑竟有些怕这句话,抬了抬手,用更温和的话语道:“你别紧张,我是说……我有些疑惑想要问问你……”

  说着,他在心里告诫自己——再耐心些,再耐心些……别吓到她……

  “国公想问什么?”左明静问道。

  王笑微微沉吟,低下目光。

  但他眼中依旧还很坚决……

  ——若是封建礼教在阻挠你我,但就把它们通通打碎又何妨?

  “近日陈惟中前来投奔我,我观他有大才,但就是这样的人材,为他父亲丁忧三年,又为他母亲丁忧三年……如此家国大难之际,本应济世救民之人,却蹉跎六年光阴,岂不可惜?”

  左明静再次放松了些,道:“这是孝道,国公万不敢非议。往后若有什么人材要丁忧,夺情留任即可,不可又改国法祖制。”

  王笑道:“但民间也是,多有适龄子女因父母过世,持丧不婚。你也知道,这些年战乱下来,民生凋敝,尤其是我们治下的冀豫鲁之地人烟最稀少。倘若不改此制,难免阻碍我们的发展……”

  左明静隐隐感到他最后一句话似乎是双关之句。

  我们的发展?

  但目光看去,王笑眼神坦荡,似乎真有疑惑。

  “此事……下官回去想想,若得解决之法再禀奏国公如何?”

  “也好。”

  见左明静又有告退之意,王笑又道:“我还有一点疑惑。”

  他本想说“我打算取消了贞节牌坊这个东西,你怎么看?”

  话到嘴边终还是咽了回去。

  “国公请说。”

  “唔……方才我见顾横波一双小脚,如此难免影响女子劳作。”王笑道:“我们早已下禁令,严禁山东女子缠足。前阵子战事频发,此事都是眉儿在做,我不甚关注,却不知具体情况……”

  左明静微微疑惑,隐约感觉到王笑两个问题似在针对着什么东西。

  但王笑语气分明在谈正事,她只好道:“殿下三令五申,如今山东百姓人家多已不缠足,只是高门女眷早已养成风尚,难免有偷偷缠足的……”

  “嗯?”王笑有些诧异,问道:“为何我很少见到?”

  左明静也有些错愕,低声道:“国公岂会少见到?京中多有缠足,或缠足又放足的女子。”

  “有吗?”

  王笑虽然没怎么盯着别人姑娘的脚看,却觉得顾横波那样的步态以往虽有见到,但按比例却也不算多。

  左明静先反应过来,带着些赧然低声道:“国公若是指顾横波那种小弓弯,确实是也不多……”

  “嗯?这有什么区别吗?”

  左明静也不知自己跟王笑说这些好不好,但看他好像只是好奇风俗,也就仔细解释起来。

  “缠足本就是高门大户女子之惯例,北方尤为普遍。但多是依前代的缠法,缠出六寸、八寸细足,谓曰‘束脚纤直’,讲究步态端庄。嗯……因穿的是轻云便履,鞋形如小船,脚板宽大穿起来就有些碍目,故把脚缠得纤细些,有‘钿尺裁量减四分’,或‘六寸肤围光致致’之说。”

  王笑“哦”了一声。

  他心中换算了一下,六寸大概是十八厘米,古代女子身材娇小,这个足长也就是比正常的略小一些,难怪自己看不出来。

  左明静又道:“至于顾横波的弓足……弓弯起于胡旋舞,所谓‘掌上香罗六寸弓,拥容胡旋一盘中’,缠出六寸弓弯都是难得。她竟能四寸弓弯不损骨,赤足晶莹,故得江南夸耀。这种事极考验技艺,她是教坊司出身,由最有经验的嬷嬷从小缠足,但也是几十人中才出一个,至于缠不出来的,也就落得断骨残废。”

  “数十年间缠足之风愈演愈烈,士人渐爱小脚,尤其在江南,三寸弓弯盛行,穿弓弯金莲鞋,那鞋细小跟高,鞋形如马蹄。国事每况凋零,这种风气反而愈加滋长,许多女子为追求脚小而断骨翻趾,称为‘断骨金莲’,因脚形难看,不敢放足,只好终生裹着布。偏又有个把文人觉得这样也别有风味,写诗大力吹捧,故而这些年江南每多些断骨金莲……祖父常说‘国之将乱,必出妖孽’。”

  王笑对这种事不太了解,只在前世看过一些老照片,觉得十分吓人,当时还奇怪古人为何是这样的审美,此时才大抵明白了一些。

  当然也没必要去说‘缠足有很多缠法,不全是难看的’之类的。

  嗯,这种陋习不用去细究,管它三七二十一,一棒子全打倒比较好。

  哪怕是‘束脚纤直’,那也是削足适履,该一律禁掉。

  也就是自己这样的特例,既然穿越过来了,才可以适当的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……

  “原来如此,那种断骨金莲确是难看。”

  “国公见过?”

  “那倒没有。”王笑又问:“你说贵户多缠足,为何你与眉儿都没缠足?”

  左明静又有些羞恼,转过身去。

  王笑道:“我只是好奇风俗。”

  左明静低声道:“国公没看出殿下与朵朵也是缠过的吗?”

  “嗯?”

  王笑平时只觉得她们的脚比芊芊、缨儿、小竺略小一些,倒没想到是缠过的。

  “左家是理学人家,本就不喜缠足,但我以前也是缠的……后来祖父对于民间缠足使女子不能劳务之事深恶痛绝,屡次上书,故让京中高门女子先为表率,俱皆放足,我们便不再缠了。”左明静声音更低。

  “嗯?不是程朱理学让女子缠足吗?”

  左明静讶道:“哪有此事?儒家讲‘仁’、讲‘孝’,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岂有提倡缠足之理?程家妇女俱不缠足,朱门子弟称其‘痛得小来,不知何用?’理学正统向来是反对缠足之风,只是不乏有理学中人自喜好小脚,写文夸赞。”

  王笑“哦”了一声,他素来不喜欢理学,没想到自己倒还冤枉了它一次。

  他又想到如今断骨金莲也只在江南有一些,但为何到了清末却到处都是?

  “建奴可是提倡女子缠足?”

  左明静又摇了摇头,轻声道:“建奴那边,似乎向来严禁辽东女子缠足……”

  这辈子最不喜欢的‘理学’与‘清朝’竟都不是提倡缠足的,王笑于是有些疑惑起来……

  ~~

  京城。

  礼部主事高孝贞家中,有个同僚来拜年,两人坐在一起低声议论着。

  “听说了吗?祠祭清吏司的梁郎中家中之事。”

  高孝贞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
  说话的官员指了指头上的小辫子,低声道:“朝廷下令剃发易服也有几天了吧?男剃头,女放足。偏偏梁郎中的女儿心向大楚,誓不易服。反而把自己一双脚缠得断了骨,据说成了废人了……听来便让人感概,八岁女儿竟有如此气节,惭煞我等啊。”

  “要不是为了家小百姓,谁愿意委身事清?”高孝贞长叹一声,又带着忧虑问道:“只怕梁郎中这次惹上大麻烦了吧?”

  “没有,京中不少人赞他女儿有气节,许多女子纷纷效仿,上面那几位主子似乎也有些松口,考虑是不是要‘男服女不服’……”

  “竟有此事?”

  “说来,梁郎中本就有风骨,能教出如此女儿也不奇怪,当时他也是为了保我楚室太庙,不得已才委屈求全……”

  高孝贞送走同僚,拍了拍自己的额头,又是一声长叹,转身向后院走去……

  半刻之后,后院传来妇女的啼哭声。

  “老爷呐……这是为什么呐?”

  “为什么?月儿既是汉家女儿,岂有效胡风胡俗之礼?!梁家女儿有气节,我高家女儿便没气节不成?”

  高夫人抬着头,泪眼盯着高孝贞头上的金钱辫,一时愣住。

  “缠!往小了缠!男服女不服,如此义举,岂可少得了我高孝贞的女儿……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ofce.com。傲风文学网手机版:https://m.aofc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